五台山是举世出名的释教圣地,与四川峨嵋山、安徽九华山、浙江普陀山,并称为我国释教四大名山。而五台山,以其建寺前史悠长和规划宏大,居于释教四大名山之首。古往今来,帝王崇建,高僧懿行,数不胜数,中外释教信徒和游人接连不断,朝山礼佛和观赏旅游。
五台山其实并不是一座山,而是由五座大山组成,因而叫做五台山,盘绕其间的就是台怀镇,分为东台、西台、南台、北台和中台。五座顶峰别离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,又名五方文殊: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、南台普济寺供才智文殊、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、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、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。
五台山最“隐秘”的寺庙
这座寺庙坐落繁峙县秘魔岩景区的隐秘寺,距五台山景区约60公里,因为很少有游客知道,故名隐秘寺。隐秘寺创建于唐垂拱年间(685-688),宋时予以重修,金皇统七年(1147),广云和尚再度拓建。清初,因刘千在此聚兵反清,寺宇被焚,后常平和尚于康熙九年(1670)重建。
因为该景点既以奇特的传说和奇特的龙洞幻景声名远播,又以俊美雄奇的自然景象和前史悠长的千年古寺魅力无量,尽管地处偏僻,可是每年都会有几万来自香港、广东、台湾的信徒景仰来访问。
秘魔岩景区地点的天井峡谷壁立千仞,苍松滴翠,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峡谷之一。关于秘魔岩龙洞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相传这儿就是文殊菩萨软禁500条神龙的当地。峡谷中的回音也是仍然很明晰,堪称为五台山之最,一起也是国际上极端稀有的。
隐秘寺主体为三进院子,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、大雄殿、文殊殿、藏经阁遗址。
五爷庙
五爷庙,也称五龙王殿,坐落五台山台怀镇的万佛阁内(罗睺寺以南约100米)。万佛阁创建于明代,由文殊殿、五龙王殿、古戏台三座主体修建构成。在五台山很多的寺庙中,五爷庙是间不大的古刹,但这儿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,也是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。这儿终年涌动着香客和游客,哪怕是在冷季,也是如此。
黛螺顶
黛螺顶是一座寺庙,坐落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,坐落峻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,供奉文殊菩萨的当地,前往黛螺顶能够步行,也能够坐索道。一般游客会挑选一条叫“大智路”的台阶路,一共有1080级台阶,全长约500米,信众们信任,这是条通往才智的路途,走过这条路途的人都能聪明,能增加才智。在从山下仰视,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。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,常有云雾旋绕。小山形如大螺,盛夏草木萋萋,呈一片黛青,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,又称黛螺顶。 古寺名叫佛顶庵。
塔院寺
塔院寺是五台山出名的五大禅处之一。塔院寺有五台山的标志性修建——大白塔,通体皎白,塔顶上悬有两百多个铜铃,声响清脆悦耳,座塔拔地而起,腾空挺拔,大白塔也是朝圣释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。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,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,一边抚转法轮。蒙藏族释教徒到五台山,首先要朝拜“塔院寺五圣迹”的榜首圣迹,就是大白塔。
菩萨顶
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,相传是文殊居住处,故又名真容院,亦称文殊寺。创建于北魏,历代重修。明永乐今后,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,大喇嘛居于菩萨顶,所以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。后院最值得一看的是正房存的四口大铜锅,最小的直径也有近2米,为重大佛事时煮粥所用。
显通寺
显通寺是五台山规划最大前史最悠长的一座寺院,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我国最早的寺庙。此处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全山寺院之首。中轴线建殿七座,别离为观音殿、文殊殿、大雄宝殿、无量殿、千钵殿、铜殿和藏经阁。
殊像寺
殊像寺创建于元代,与显通寺、塔院寺、菩萨顶、罗睺山并称五大禅处,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,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刻画。殊像寺的文殊殿里的文殊菩萨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塑像。殿内三面墙壁上绘有五百罗汉图,活脱脱就是一幅佛国国际图。浓缩了古印度的佛国国际。在殿内柱子上还蹲有一尊罗汉,传说,是我国的济公和尚。殊像寺牌楼前下方,有一股冬暖夏凉,清澈见底,汩汩而流的泉流,这就是为人们视作圣泉的"般若泉"。
南山寺
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,始建于元代,整个寺院共有7层。规划之大在五台山名列前茅,并且悬于峻峭山坡,更增添了雄伟气势。南山寺整个修建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,下三层名为极乐寺,上三层叫做佑国寺,中心一层称作善德堂。该寺始创于梁重创建于元代,时称“大万圣佑国寺”。
罗睺寺
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无缺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,听说因为此处显过圣灯,清朝时由青庙改成黄庙,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招待十方客人而出名。据传,罗睺寺曩昔香火鼎盛,尤其是黄教的信徒,经年络络不停,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。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,大而雄壮严,为五台山仅存,寺内共有四重大殿,别离为天王殿、文殊殿、大佛殿和第四重殿。在第四座大殿里,有寺内最吸引人的景象——“开花现佛”,殿中心的木制彩绘大莲花会缓缓绽放,显露藏在里边的四尊阿弥陀佛像。
镇海寺
镇海寺是黄教喇嘛寺院,这儿是章嘉活佛的道场,他曾约同乾隆朝拜五台山,最终圆寂在这儿,乾隆用7000两黄金缔造大塔一座,安放国师灵骨。在大堂上两旁放着喇嘛的衣服和帽子。末世活佛在五台山具有极大权利,因镇海寺是他的行署,所以镇海寺的规划也日渐巨大。
佛光寺
佛光寺前史悠长,寺内释教文物宝贵,故有“亚洲佛光”之称。寺内正殿即东大殿,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,即公元 857年。从修建时刻上说,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(公元 782年)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,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修建中居第二位。佛光寺的唐代修建。唐代雕塑、唐代岩画、唐代题记,前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,被人们称为“四绝”。
南禅寺
南禅寺古刹坐北朝南,寺旁渠水盘绕,林木茂盛,红墙绿树,溪流青山,极为幽静。南禅存在了1200多年。南禅寺最值得一看的是寺内的大佛殿,为寺院主体修建,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,而内中却是一大间,是单檐歇山顶修建,是典型的唐代修建风格。是我国现存一切木构古修建的老大哥。置身大佛殿内,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,不管修建,仍是塑像、砖雕均是稀世国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