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常飨宴 闽台一桌

来源:海峡旅游 2017年09月10日 06:39

骆莹莹

食物是文化的试纸,是族群记忆的密码,是乡愁的印迹。一桌菜,是地方性格的鲜活呈现,让我们不仅认识新的食材,尝到老的味道,也看到很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态度。

在知乎看到有人提问,“中国的宗教是什么?”有人回答“美食”。答案不免戏谑,不过中国人爱吃、会吃,毋庸置疑。

旅行前,大家都会做各种各样的功课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,就是找当地的美食地图。诸如“不得不吃的xxx家店”,“不得不吃的几道菜”,成为朋友圈转发收藏的热门文章。可是按图索骥之后,食客体验下来的感觉未必好。

热门店铺往往游人扎堆,味道可能也还不错,可小小店铺里,挤满了南腔北调,拖着各式行李箱排队等位的游客,俨然“游客食堂”的样子。更有甚者,一些老字号的口味已然改变——因为要迎合纷至沓来的游客。比如,早些年厦门鼎鼎有名的海鲜排档,活生生地被上海游客打造成“上海味道”,本地人早已敬而远之。而这些改变,大约可视为互联网精神“参与感”的线下真实版。

这一次我们到各地操办宴席,不只要原汁原味的在地美食,更希望通过当地人的家常菜,进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。和当地人交谈,听他们的家族故事;跟着他们赶圩,逛市集,买时令物产;参与制作当地的特色菜肴;遇见颇有古时侠客风范,来去如风的生鱼片刀手;以上的种种,都让我们的在地体验更加纯粹和立体。

美食的美好不只停留于“色、香、味”的口腹之欲,更是游人得以进入当地人生活的时空隧道。食物是文化的试纸,是族群记忆的密码,是乡愁的印迹,透过平凡人家的餐桌,除了最直接的“好不好吃”的味觉感官,更可以追问:怎么吃,在哪里吃,跟谁吃,为什么这么吃,为什么吃这个,又为什么不吃。

旅行本就不该有所谓的攻略,而应寻找一种态度和方式。或许只是拐进一家传统菜市场,或许只是在街头的食杂店和当地人闲聊两句,又或者是和房东一家同桌共食,所有当时所呈现出的氛围,才是旅途中最鲜活的体验、最持久的记忆。

相关推荐
最新文章